身在缥缈群山,一路都在追踪野茶。可世间许多事,偏偏就是“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意插柳柳成荫”,茶也一样。正当笔者遍寻野茶未果,患得患失之际,眼前突然一亮:水月溪畔,几株高约两米的茶树迎风摇曳。
大喜过望,情不自禁,围着茶树雀跃起来。一边举起相机拍摄,一边观察茶树的形态特征。推测这是一株树龄有年的“土茶”,根茎较一般茶树粗大,叶色黛绿, 叶片肥厚,叶张也较大。莫非是古时小青茶的后代?忍不住轻撷几朵初展芽叶,细细咀嚼,和之前生吃的小叶碧螺春颇有差别。前者清鲜清脆,有柔嫩水感;此茶口 感锐涩,内劲坚韧,仿佛有难驯之野味。但妙处随即而来,回甘沁若游丝,清隽可人,爽极。
陶醉间,又到墨佐君坛。先读景点介绍,此坛建于 汉代,因道士墨佐君所建而得名。据《洞庭实录》等志书记载:东汉延平元年(106),道士墨佐君在缥缈峰西北麓筑坛求仙,坛上有池广约半亩,池下水分南 北,百步外有地名“吃摘”,出茶较佳,古谚曰:“墨君坛畔水,吃摘小青茶”。《林屋民风》则云“因池前有石高丈余,俗号墨君。”
身在缥缈群山,一路都在追踪野茶。可世间许多事,偏偏就是“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意插柳柳成荫”,茶也一样。正当笔者遍寻野茶未果,患得患失之际,眼前突然一亮:水月溪畔,几株高约两米的茶树迎风摇曳。
大喜过望,情不自禁,围着茶树雀跃起来。一边举起相机拍摄,一边观察茶树的形态特征。推测这是一株树龄有年的“土茶”,根茎较一般茶树粗大,叶色黛绿, 叶片肥厚,叶张也较大。莫非是古时小青茶的后代?忍不住轻撷几朵初展芽叶,细细咀嚼,和之前生吃的小叶碧螺春颇有差别。前者清鲜清脆,有柔嫩水感;此茶口 感锐涩,内劲坚韧,仿佛有难驯之野味。但妙处随即而来,回甘沁若游丝,清隽可人,爽极。
陶醉间,又到墨佐君坛。先读景点介绍,此坛建于 汉代,因道士墨佐君所建而得名。据《洞庭实录》等志书记载:东汉延平元年(106),道士墨佐君在缥缈峰西北麓筑坛求仙,坛上有池广约半亩,池下水分南 北,百步外有地名“吃摘”,出茶较佳,古谚曰:“墨君坛畔水,吃摘小青茶”。《林屋民风》则云“因池前有石高丈余,俗号墨君。”